具身认知理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大脑、环境的相互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一理论,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环境,拓展学生在课堂上身体活动的空间,在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同时,确保身体体验的充分性。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身体体验,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知觉感知音乐,促进自身认知的发展。
关键词:具身认知:音乐欣赏;身体体验
具身认知是心理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有赖于身体的各种体验,这些体验源自于身体的多种感官能力,通过内化过程促进认知的形成。这与目前音乐教学重视艺术体验的理念高度契合。
具身化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的体验,而音乐欣赏也是人的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活动。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自己的各项机能,对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而综合的体验。它不仅仅是对外在听觉感官的一种刺激,更是一种音乐对内心情感深刻体验的真实把握。比如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的不同要素会给予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学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甚至会随乐而动。反之,当听到悲伤的音乐时学生会产生难过或伤感的情绪。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既是具身的,又是嵌入的,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它们构成了一体的系统,它强调身体、大脑、环境的相互作用。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来感知音乐本体中的音乐元素,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在音乐活动中,环境、身体、大脑是紧密相连的。笔者认为,在音乐活动中,环境是指教学环境;身体即身体体验;大脑则指音乐思维能力的发展。身体处于起沟通桥梁作用的核心地位,环境给身体提供音乐感知条件,身体将这种音乐感知内化并逐步形成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思维能力的提升能转化成音乐经验,而音乐经验的累积能让身体体验和身体表现更具音乐性。以下是笔者尝试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在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造境助力多参与
具身认知理论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的运用,需要提供一个有助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环境”。首先要考虑“环境”与教学内容、音乐活动之间的联系,其次要确保学生在这一“环境”中的参与度,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全身心参与到课堂音乐活动之中,为之后身体的充分体验做好准备。这里的“环境”特指教学环境,也就是我们在音乐课堂上所要营造的环境。
1.空间利用
教学中活动空间的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体验。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音乐课堂可以根据班级人数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座位调整,以求达到对教室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如,将座位调整成圆形、马蹄形、二矩形、四矩形等状态。座位编排有利于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更好地进行身体体验。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利用校内场馆、操场、草坪等空间进行教学。空间的有效利用能提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更为自由地支配自己身体的同时,获得更具实效性的身体体验。
2.情境营造
生动具象的场景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身认知理论中提到的“环境”还包括课堂情境的创设。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图片、音响、声效、故事、影像、语言等素材,积极地创设与课程内容相符的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动”的主动性,为身体体验提供最优的环境条件。
二、身动激活多感官
音乐学习需要多感官参与其中,多感官包含听觉、视觉、运动觉、知觉等。具身认知理论中提到的“身体”,处于音乐学习的核心部分,身体是各感官的“调控中心”。身体的体验能激活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催生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能更加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在身体的“动”中体验、感知、表现音乐。
当学生以身体参与音乐体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个体充分享有自由的音乐探索权利,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以体验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个体感受中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获得审美享受。
1.听觉上的无意识感知
“听”伴随整个音乐实践活动过程,身体根据“听””到的内容做出反应。一般在初听阶段,学生的身体体验是来自听觉的一种无意识的感知。如,在《加伏特舞曲》这一课的教学中,初听乐曲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站位,自由“流动”,教师没有强制学生应该怎么走、走哪儿,只是提出要求:不碰撞同伴。关注音乐,音乐就成为主导,学生只在这一空间内,运用身体对音乐进行初步感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是轻松的、自然的、兴趣浓厚的,也是主动积极的。
2.视听结合的有意识体验
无意识的感知并不能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来深入品赏作品,在无意识感知后,通常还会采用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用身体来体验感知作品。视听结合就非常实用。如视觉上可以借助音乐图形谱的手段,将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以图形或线条的方式呈现。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看”“听”同步,帮助其有意识地体验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如,《引子和狮王进行曲》中B段音乐模拟狮吼叫的部分,教学中可以围绕作品中“力度”这一音乐元素展开分析。力度由弱到强又转为弱,好似狮王在用吼叫显示自己的威风。音乐图形谱从视觉上与听觉建立联系,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之上用身体来体验表现,进而对狮王的音乐形象有更为深入地感知。
3.知觉经验的想象创造
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会因为自己的音乐经验、生活经验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身体的反应也会不同。学生在身体体验的过程中,会积累一定的知觉经验,这些知觉经验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产生区别于他人的新的“想象”。这些新“想象”就是创造力形成的条件之一。
三、入耳入脑促思维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大脑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听到音乐,根据自身对它的感知、体验、:分析、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身体语言从而进行表现。这一表现过程是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外化。这个过程大脑是一直参与其中的,并且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听音乐的同时,学生会从音乐中获取音乐信息,音乐信息即音乐元素。在获取音乐元素后,大脑会及时对获取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和“处理”,再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如听到进行曲有一种行进感,大脑会在进行曲中提取行进感这一音乐元素,学生再用身体动作“踏步”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