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淮海戏的策略研究

作者: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杨杨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5-03-07   点击:

  摘要:小学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受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将淮海戏积极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是一项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淮海戏是江苏省连云港地区所流行的一种地方特色鲜明的戏曲艺术,将其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增强课堂教学内涵与活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淮海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研究,在了解淮海戏的历史特色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将其合理融入小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淮海戏;小学音乐;音乐素养;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导致本土的很多优秀文化濒临失传。根据音乐新《课标》来看,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强化教育传承作用,深入挖掘与保护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认知,解决传承断层问题,这对于淮海戏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淮海戏作为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将其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借助音乐课堂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有助于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淮海戏,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淮海戏的发展历史与特色

  戏曲艺术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将其引入音乐教育领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当前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下,本土文化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淮海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了解淮海戏的发展历史和特色基础,才能将其全面渗透到音乐课堂上。

  淮海戏是在拉魂腔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也称之为小戏。淮海戏在发展中形成了两大派,即以唱工为代表的东北流派和以做工为代表的西南流派。淮海戏唱腔特点鲜明,男女同弦异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由于淮海戏整合了多种戏曲艺术精华,因此具有较为独特、鲜明的戏曲风格,无论是演唱技巧还是艺术表现形式,均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在当前的淮海戏演出中,表演者采用话剧加唱的形式,极大地提升了舞台感染力。

  二、淮海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 创设良性的校园文化氛围

  淮海戏之所以能够得到长久发展,是因为该艺术深深植根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当地群众热爱生活的态度。淮海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其主要剧目是对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的改编,能够充分满足当地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文化育人是基本属性,学习文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淮海戏,有助于营造良性的校园文化,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的人才。而且,在小学阶段就接触本土戏曲文化,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于本土戏曲文化的认可与喜爱程度,为淮海戏这门艺术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创设良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励学生高效学习音乐知识,扩大交往空间,有助于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学生在学习淮海戏时,会不自觉地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去学习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会健康成长。教师在具体讲述淮海戏的故事情节时,也要利用自身专业能力和社会经验去剖析人物性格,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明辨善恶,改正不当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淮海戏通过演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叙述故事。在表演中,需要演员根据自身外在条件,灵活运用不同的表演技巧来展现剧目内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加深观众对人物与情节的了解。

  就淮海戏的美学特征来看,具体如下:一是音韵之美。淮海戏的音韵之美表现在演员的声音运用、戏曲旋律和伴奏乐器衬托等方面。淮海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演唱形式,包括音调、模式以及嗓音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淮海戏。二是语言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戏曲艺术,我国大概共有300多种戏曲形式,而且多数戏曲语言为地方方言。淮海戏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是在当地独特的生活环境、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诞生的,是当地的文化名片,具有独特的语言美。三是造型美感。在淮海戏表演中,对于舞台整体的美感要求较高,包括演员人物的造型和动作等。演员除了要呈现高超的唱腔技巧,也要将更加优美的动作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求带给观众别样的视听体验。

  4. 落实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习淮海戏,有助于落实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音乐教育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也是现代教育重点关注的内容。这就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融入淮海戏,创设良性的文化学习氛围,带给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与影响,以便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戏曲艺术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集合了舞蹈、歌唱、美术和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凭借着曲折的唱腔、形象的人物故事以及生活化的剧本等优势特点,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将淮海戏引入音乐课堂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淮海戏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其的认知和理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这种方式还可以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看法,积极承担推广淮海戏的责任,令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三、影响淮海戏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因素

  1. 音乐教师自身的戏曲知识储备不足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自身的音乐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学校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戏曲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满足音乐课堂上的戏曲教学需要。

  2. 音乐教材的影响

  能否将淮海戏充分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戏曲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众多的人参与其中,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结合本地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色文化内容来确定教材内容。教师要多方收集资料,依据分析结果,同教材编写者进行讨论沟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尤其是各类音乐人才,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编写出的教材符合教学需要,为淮海戏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奠定基础。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