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措施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们已经意识到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双减”政策之下,创新化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文章以小学音乐为研究对象,对于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优化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音乐;教学措施;学生;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在课堂上渗透科学合理的内容,推动高效音乐课堂的实现。因此,本文对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创新化发展作了阐述。
一、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的创新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1]。基于现阶段的“双减”教育理念,要转变学校与家长对音乐课程的认识,教师需面向学生和家长阐明美育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欣赏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课程的关注度,使艺术教学观念深入人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发现学生个人天赋
教师要在音乐课堂上,不断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吸收专业知识,打造高质量音乐课堂。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更多艺术类的人才来推动艺术发展,而“双减”政策则给了很多学生向该方面发展的契机。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在音乐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进一步来说,高质量的音乐课堂,能够反过来影响学生,推动学生更好地挖掘个人的天赋,促进学生更熟练、高效地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才能。这种音乐教学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学生发现天赋所在,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化教学,更好地保证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音乐知识[2]。
(三)增加学生娱乐项目
在音乐实践课堂上,学生能够感悟音乐的魅力。音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学生可以借助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也可以将音乐当作一项娱乐项目来缓解文化类学习带来的压力。在小学教育阶段,在课堂渗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我们要将音乐教学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融合,让音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学生增添光彩[3]。
二、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音乐教学优化策略
(一)基于“双减”教育政策,落实本土音乐教学
将“双减”教育理念引入本土音乐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思维创新、视听辨别、艺术审美等能力,以及深化民族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4]。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实践课堂上,学生能够感悟音乐的魅力。基于“双减”政策,教师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标准,将知识性的训练转变为实践探究性的活动,在课堂分析地区音乐的特色,有效梳理音乐中的艺术元素。世界各地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不会进步和创新。基于“双减”政策,深入分析本土音乐的特点,开展民族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梳理本土音乐的艺术元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本土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表现力,进而深度理解音乐中包含的彝族人民对于本民族的热爱。这样结合民族音乐的特色,创新发展音乐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深化民族文化特色教学。
(二)深化“双减”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启迪,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使更多的小学生能够自主融入音乐课堂,感悟音乐的影响作用与魅力所在[5]。学生在学习音乐的理论内容时容易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解音乐时,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要有效地融入审美和情感的引导,为学生安排一定的音乐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偏好通过动作、语言等形式来具体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对音乐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讲解过程中引入歌曲演唱、舞蹈、音乐故事分享等的形式,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学生也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感受和经验,感悟艺术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跳柴歌》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这首歌曲引入每个乐句的教学,先为学生打好基础,再进行理论课程知识的学习。然后,教师可以将舞蹈竹竿舞与这首歌曲相结合进行教学,排练一段融入音乐教学的舞蹈,在具体的练习中优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同时对学生的肢体能力进行一定的锻炼,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综合发展“双减”政策,协助学生舒缓情绪
小学阶段的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面对困难时,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和尝试,而是向家长及教师寻求帮助,或干脆将问题放到一旁不予理会。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意识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转变,不再专注于对课程知识的讲解,而是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引领,锻炼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此外,小学生还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小学生的焦虑心理主要表现在经常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例如,在遇到教师的提问或考试时,时常会表现得十分忧虑和紧张。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综合“双减”政策来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为学生的焦虑情绪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以更加亲和的表达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协助学生纾解不良情绪,避免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例如,对于一些时常有不良情绪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特色化音乐课程的安排,围绕“性格状态”“认知程度”“情感状态”等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歌曲,通过相关内容的延伸,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以音乐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