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中小学乐团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以盐城地区民族管弦乐团为例

作者:盐城师范学院 王煜骁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6-04   点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双减”政策、艺术进入中高考等政策与影响之下,如今中小学社团课程的开设,成为常态。那么在音乐类社团中,乐团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家长、教师,如何应对各个方面的问题?一支学生乐团如何从无到有,再到进入良性的运转?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根据近十年来训练大中小学的乐团经验,以及近几年对盐城地区的一些见闻与研究,梳理出学生乐团组建与训练的一些难题,如如何选曲、如何优化排演的方法、如何进行美育和技术性的平衡等,并尝试给出一些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中小学;乐团;发展与建设;

  1 盐城市中小学乐团建设现状

  笔者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徐州、苏州、镇江、盐城、淮安等地区都主持或参与过大中小学的乐团建设工作,在乐团建设的思想与技术方面有着一定的经验。在现阶段,盐城在中小学乐团建设方面,并不处于领先位置,存在着优秀的中小学乐团,但更多地区处于停滞不前,甚至还未开发的阶段。以盐城市区某少年民族乐团,以及阜宁地区某小学为例,这两个乐团都是当地的优秀乐团。前者创立多年,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比赛多次获奖,并且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得以继续深造;后者成立于2021年,并在成立之初便获得省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的好成绩。二者的共同特点——学校的大力支持、家长的支持、优秀的教师团队、科学有效的排练安排等。正确高效有机的结合,才能为乐团奠定成功。

  但更多的中小学仍处于乐团建设的泥泞之中,其中很多单位面对着同样的一些问题。

  1.1 家长不够支持以及学生对合奏认知的模糊

  很多家长认为,利用学习或课余时间参加乐团的排演是浪费时间,这个“浪费的时间”除了应该去补强功课,还或者应该去参加独奏的训练,而非去训练合奏。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误解了“合奏”的意义,一些家长或学生,甚至是一些教师,简单地将合奏理解为“大锅饭”。这种想法说明其对合奏的概念还停留在一些传统曲目的刻板印象之上。现代的很多合奏或者室内乐小合奏作品已经今非昔比,对演奏员以及排演者的要求都非常高,需要更加精密的团体协作,这种高强度的团体协作,不仅在于只要完成好自己声部的演奏或演唱就可以了,更需要在完成自己“音”的过程中,去感受并配合别人的演奏从而一同去完成“乐”。高质量的合奏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提高的并不只是音乐技巧,更多的还有对音乐乃至艺术上认知的提升。

  1.2 选曲不够得当

  无论是比赛还是演出,更或者为了维持合奏水平而进行的常规训练,选曲都是极其重要的——对各种音乐的风格训练;不同作品中的各种技巧训练;一些特殊作品的训练(协奏作品、为重奏伴奏作品等)等。一些乐团因为一些原因,对排演作品的选择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或者挑选过于简单的作品,达不到训练效果。

  有些团体挑选的作品则难度过大——作品难度明显高于实际乐团水平,或乐团的乐种不全且强行演奏。对于合唱团来说,声部的人选不是大问题,但对于器乐团体来说,尤其是交响乐团或民族管弦乐团来说就是大问题——四个乐器组(交响乐团:木管、铜管、打击、弦乐;民族乐团:吹管、弹拨、打击、拉弦),二十种乐器,是否在学校内可以找到这么多专业的学生;学校每年都会有一批学生毕业和入学,这样的建制是否可以长久的保存。那么对于这种比较复杂的乐团来说,选曲就是一门学问——有什么材料就做什么饭。例如某小学现有编制为:吹管组3人,弹拨组14人,拉弦组2人。显然,这样的编制是不平衡的,那么在这种特殊时期就可以选择进行弹拨乐重奏的排演,其他声部可以进行小型打击乐器伴奏,或者进行其作品中简单声部的改编演奏。亦或者某村小中几乎没有学习乐器的学生,但想组建乐团,便组织教师进行乐器演奏教学。这种方式未尝不可,但考虑到学生的流动性,以及学习乐器的周期性,这种方法着实缓慢了一些。在盐城阜宁某村小的解决办法是,召集有学习打击乐经验,或者对打击乐器有所天赋的学生,组成打击乐团——三面建鼓、六面大堂鼓、二十面扁鼓、两幅对镲、一面大锣。虽是小学生演奏,但经过量身打造的作品、高效的排练以及对舞台效果的细致处理,依然可以在短时间成立一个富有特色的乐团。

  1.3 排练方法不够得当

  看得懂总谱,会用指挥棒熟练的划拍,熟悉乐团中的每种乐器就可以进行乐团的排练,这是一种误区。很多专业乐团的指挥会兼任该团体的艺术总监,从对一个作品的排演,到能保障一个乐团的良好运转,合格的排演者需要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1)指挥法:清晰的划拍、明显的进出和音乐表情提示等等都

  是一个排演者最基础的素质要求。这需要多年的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简单的作品中保持稳定,在高难度的作品中游刃有余。

  (2)总谱法、配器法:看得懂总谱,要一目二十行,对各个乐器组、声部之间的配合有着清晰的框架感。对和声的转变,色彩的变化要敏感。对声部的进出,音乐表情的变化要拿捏得当。这些都需要排演者前提大量的积累与丰富的经验。

  (3)一对敏感的耳朵:对音准、和弦、力度、速度、律动、音色的感知程度,往往决定了一名排演者音乐能力的上限,也就决定了这个乐团的演奏水平。对这些能力的训练非常必要。

  (4)排练法、乐团管理法: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重点。“指挥的乐器就是其下面的乐手。”这句话在很多指挥口中流传,但这句话只表达出了一名指挥的其中一面——他可能是以为优秀的“音乐匠人”。乐团之所以被称为乐团,各种乐器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但乐团的本质还是人,是乐器之间的配合,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所以对乐团中每种乐器的熟知是远远不够的,对乐团中每位成员的了解更是必要的。

  2 在乐团建设与发展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1 如何招生

  万事开头难,一支好的乐团离不开基础良好、有长效学习动力的生源,乐团的生源素质十分关键。招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往往在于:招不到学生,错招了不适合学某件乐器甚至不适合学音乐的孩子,招上来的孩子中途退团造成乐团声部的不平衡。

  对于第一种情况,有时需要请音乐教师协助到年级进行宣传介绍,让学生乃至家长对学习音乐与参加乐团有所了解,才能激发他们报名的兴趣。如今乐团招生的年龄段逐渐下调,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希望让孩子早打基础,使更充分的有生力量、后备梯队进入乐团;其二是与其他兴趣班、社团竞争,一些“学苗”被提前招走。这时就会遇到一个矛盾,便是孩子的身体条件问题——较瘦弱的同学不建议学习大件乐器,大件乐器建议更多从中年级开始招生。如此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保证学生良性发展。对于招生的要求,应该严格根据学生的口齿状态(吹管乐器的选择)、手掌状态与对音乐基本参数的认知程度量体裁衣。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