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组织创造性体验课堂
1.肢体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与欣赏课程教学同样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参与、情感的投入,在欣赏课堂上实现深入、细致、全面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手势、乐器来模拟音乐节奏、旋律和情感,从而深层次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文化气息以及艺术内涵。结合此类创作性体验活动,音乐教师可借助传统的民俗音乐篇章,通过提前让学生在欣赏课堂上观看视频,聆听音频来赏析音乐,让学生优先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对音乐元素进行理论学习;之后,再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达创作,比如让学生通过敲击课桌、打击器乐,感受音乐节奏、旋律、情感基调;同时也可让学生尝试利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模仿音乐节奏,用手势、肢体来展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高效地理解并领悟音乐内容。通过此类创新学习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创造性表演
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该环节,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合作表演项目,比如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对音乐篇章的表演互动,获得更加震撼的音乐表演效果,借助此类教学项目,学生在相互支持、相互带动的情况下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开展创造体验教学也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其作为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音乐魅力,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领略艺术的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篇章、音乐知识。
3.案例分析
在讲解《丰收之歌》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参与节奏练习、节奏创作。在该环节,首先,教师可让学生优先通过欣赏乐曲的节奏、韵调,之后让学生尝试根据音乐中的节奏规律,通过打节拍的方式,掌握其中的高音、低音部分,利用不同的节奏旋律,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表演;其次,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根据《丰收之歌》的节奏韵调,尝试完成节奏敲击,比如让A组敲击高音,让B组敲击低音,在节奏律动中引领学生对此类传统的民间歌谣进行学习;最后,教师便可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进行改编、改造,对“丰收舞”进行模仿表演,根据在《丰收之歌》中所获取的学习经验,将其中的节奏韵调以更大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展现,从而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音乐教师可组织相应的创造性体验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创新、创作学习,进行自主探究、研学思考,进一步发展自身的创意思维。
(二)组织集体合作学习
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教学模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教学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教师须促进学生在课程赏析过程中进行互动、交际。学生不仅需要主动参与论证探究,进行创造、探索,还需要在集体环境中共同表达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际,使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倾听、聆听,保持动作上的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优美的音乐,增强学生的团队能力,另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互助精神。例如,音乐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演奏乐器表演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适当时期做出相应的贡献,使整个乐曲的完整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该项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的表现状况,也要关心其他组员的实际表现,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音乐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备显著功效。比如,在讲解《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合唱表演,让每个小组演唱不同段落,将整首歌有效串联在一起;并且教师也可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尝试借助自身拿手的乐器,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笛子,有的擅长钢琴。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表演互动过程中合作演奏某一首歌曲,例如在讲解《踏雪寻梅》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乐器来演奏整首歌的节奏韵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互动交际,通过演奏表现,将各种更加灵动、生动、有趣的形式,通过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展示,使学生在此类互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发展自身的集体思维以及合作探究意识。
(三)引领学生参与多感官体验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提出激发学生多方位感官刺激的教学需求,可使学生更加深入领悟音乐中的情感意境。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不仅包含视觉欣赏,还涉及情感、色彩、形象等多个层面的内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多样,音乐教师可利用图片、手势、声音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将音乐情感以及音乐作品的意境呈现给学生。比如,教师可利用图画来描绘雄伟壮阔的音乐场景,根据手势来表达音乐动态节奏的变化,结合此类感观,使学生能够准确高效地把控音乐所传递的情感特征。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多感官体验,可使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构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多个要素,在多个感官参与下,使学生能够辨析信息。在该环节,教师可通过敲击乐器来演示节奏变化,用手势来呈现旋律的起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环节从多个维度来感知音乐的结构变化特征。在此类体验学习活动中也可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探究能力,学生可根据视觉、听觉来创造音乐画面,表达音乐情感,以此来增强自身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视域下,开展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活动也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观,增强学生的多方面体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红河谷》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其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应用视频进行深入、细致的展示,让学生在赏析学习过程中能够跟随视频、音频的节奏转换,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节奏韵调,让学生在视觉感观的刺激下,对音乐艺术的人文特征、历史文化面貌进行深入想象关联学习;之后,让学生尝试利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将《红河谷》中所表现的人文意境、思想情感进行细致表达,可使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赏析能力在多感官的协同下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开展音乐赏析课程教学也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刺激,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触觉均能够有所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效率。
(四)科学合理选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赏析课堂上的应用也离不开对良好教学材料的选用。上文论述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教师可利用民间歌谣、儿歌、民俗文化以及传统音乐篇章等简单材料,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但是在开展小学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对音乐篇章的不同理解接受能力,选取与之对应的音乐材料,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最近发展区,带动学生参与音乐赏析学习。比如,大部分教师可选取部分节奏明快、简单易懂的音乐创作,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节奏以及简单的歌词,了解其中的音乐文化意境。其次,在教材选用层面,教师也需要严格参照相关教学目标,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严格参照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目标,对音乐创作、音乐元素进行科学合理应用。比如,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文化修养的过程中,可借助古典音乐;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理念、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利用现代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