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历史记忆——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探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解
(二)提炼大概念,明确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概念是对单元内容具体目标的概括和提升,它集中反映学科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共识性和统领性等特点,能体现跨学科的关联。以大概念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教学,要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深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大概念。(12)因为本单元涉及与历史学科的融合,因此在建构本单元的大概念时,最重要的是不脱离学科本质,并能够统筹本学科与跨学科知识的大概念,即歌声与历史记忆的结合能够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小学阶段的渗透。那么以此为统领,需要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继而形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见图2)
图2 大单元教学目标
(三)大概念统领,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课时教学目标
如果说大单元教学目标是主干的话,那么课时目标则为它的分支。大单元目标具有统领性和系统性,单课时目标则将大单元目标具体化、条理化。本单元可分为三个课时,也就需要三个分课时目标。但两者并不处于割裂状态,课时目标服务于大单元目标,是对大单元目标的具体实施、佐证。
(四)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科融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提出“突出课程综合”,指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3)此理念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阐述:第一,艺术与艺术类学科的融合;第二,艺术与艺术类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第三,艺术与社会生活、自然等融合。本单元的跨学科融合则属于第二类。此课题与历史学科的融合尤为密切,是从音乐的角度将中华民族的历史贯穿其中,以时间顺序进行设计,从而带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深化历史背景知识,丰富学科文化底蕴。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来看,四方面的核心素养相辅相成、互促共生。此课题最终落在了“文化理解”视角,则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14)总之,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次感受、加深印象、巩固体验中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观、民族观、世界观的正确导向。(见表3)
表3 分课时教学目标
结语
三首歌曲(当然此类歌曲不止三首)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经历的磨难与奋发进取的历程,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认识历史、正视历史才能勇挑重担。一个有温度的时代,必然是致敬英雄的时代;一个有温度的时代,必然是捍卫共同历史记忆的时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与历史学科相融,将历史的记忆置身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飘扬在小学生的歌声里,这种记忆将变得柔软而又深刻,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注释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第27页。
(2)陈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西南民族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6页。
(4)吴玉军《传承历史记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路径》,《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
(5)河北省档案局、河北广播电视台《〈世说新语档案百年〉第五集少年英雄-王二小》,《档案天地》2018年第3期。
(6)[美]大卫·科泽著,王海洲译《仪式、政治与权力》,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1页。
(7)马得勇、黄敏璇《可得性与一致性-认知心理学视角下中国民众民主观再审视》,《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10期。
(8)袁均益《基于共情性动机与注意偏向的共情训练效果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
(9)同注(3),第1页。
(10)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2期。
(11)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第4期。
(12)李松林《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整合性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10期。
(13)同注(3),第2页。
(14)同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