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多元导入,优化课堂——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设计策略分析

作者:嘉峪关市逸夫小学 邵建波   来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

  (三)利用民族音乐辅助音乐教学

  音乐的发展历经时代变换,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音乐在演奏方式上和舞蹈形式上都是不同的。学生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当代流行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扩展教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优秀音乐结晶和舞蹈种类,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弹奏方式,培养学生多样的音乐文化情感。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球采风》教学中,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印度尼西亚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一下印尼种类丰富的水果。恰恰舞是源于古巴的一种舞步,节奏欢快,趣味性强,适合学生学习和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下恰恰舞的动作,感受一下恰恰舞的节奏。

  《木瓜恰恰恰》是当地卖瓜人在介绍自己的木瓜的一种叫卖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感受一下我国的一些叫卖歌曲,比如《卖报歌》《卖汤圆》《新货郎》等。了解这些叫卖歌曲的演唱特点,让学生对我国的叫卖歌和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进行对比,看看它们在节奏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比如这些叫卖歌都比较欢快和活泼,是早期进行售卖货物的一种宣传方式,体现着人们的商业智慧。学生对这种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歌曲学习兴趣更强,注意力也更加集中,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加深。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能力

  音乐的主要接收方式是耳朵的听,听觉体验是培养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前提。学生要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强弱和音调节拍,通过聆听接收教师传递的教学方法和示范,引发学生模仿跟唱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唱歌欲望。通过聆听同学的歌曲演唱,感受同学的歌唱技巧和音乐水平,与自己的歌唱水平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情感把握。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章《摇篮曲》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摇篮曲》时,先让学生听两段音乐,判断哪一段音乐与摇篮中沉睡的婴儿图片更吻合,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这两段音乐表现的情感,强烈的还是宁静的,又或是欢快的?教师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摇篮曲的音乐风格是温柔的,舒缓的,是母亲哄诱婴儿睡觉时哼唱的歌谣。然后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摇篮曲的节奏和音律,模仿妈妈哄婴儿睡觉的姿势进行演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时,要让学生注意听教师在歌唱时的轻缓的语调和温柔的声音,注意摆动手臂时的律动。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把握住摇篮曲的演唱节奏,感受到母亲在哄幼儿睡觉时的那种怜爱的心情。通过听觉方法和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摇篮曲的情感共鸣。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音乐的领悟和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水平,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专注于教师的示范,学会听音乐,听方法,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安排,对师生的课堂配合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五)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提高教学乐趣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喜欢活泼的教学方式,他们对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容易感到厌倦,产生走神或者不认真听讲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利用音乐歌曲做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乐趣。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谁唱歌》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动物。比如小猫咪、小狗、老虎、小鸟等。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结合本课学习的节奏强弱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听到相应的动物叫声时,根据声音的大小做出相应幅度的动作。比如当多媒体中猫咪的声音比较小,学生就要小幅度地模仿一下猫咪的动作,相反,如果多媒体的声音大,学生就要大幅度地做出猫咪的动作。学生通过对各种动物声音强弱的练习,学到音乐节奏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个《吹泡泡》游戏,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围成一个圈,根据教师拍打声音的强弱变换圆圈的大小。声音越大,圆圈也越大;声音越小,圆圈也越小。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节奏的拍打强弱时,可以强弱交替,速度时快时慢,让学生在不停的变换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教师还可以制作卡片,在上面写上代表强弱的字母F和P,让一名学生背对着同学们站在讲台上,教师把其中一张代表强的F卡片藏在某位学生的书本中,让讲台上的学生下来找卡片,在找卡片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注意观察,如果这名学生越接近卡片的位置,齐声喊F的声音也要变大,如果学生离卡片位置越远,学生齐声喊F的声音也要越小。然后再用代表弱的P卡片进行一组游戏练习。通过大小声的游戏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牢记强的字母是F,弱的字母是P。

  (六)利用表演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小学生喜欢模仿他们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喜欢看童趣的动画片和舞台剧,教师可以把这种形式融入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音乐表演的乐趣,体会到音乐的无穷魅力,通过自己编写剧本和排练演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谁唱歌》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环境:“欢迎大家来到大森林,我是你们的向导。”然后播放歌曲《谁唱歌》,让学生听一听都有哪些动物的叫声。首先是公鸡的声音,教师可以挑选一名学生模仿公鸡的动作,并发出“喔喔喔”的声音;然后是小鸟和喜鹊,教师再选两名学生分别模仿小鸡“叽叽叽”和喜鹊“喳喳喳”的叫声;最后是小鸭子,教师再挑选一位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和叫声“嘎嘎嘎”。在节拍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根据“是谁在唱歌”这句话编写一段表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表演,可以用乐器和各种道具表现出森林中的各种声音,比如下雨天的雷声,雨滴的声音,风刮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学生还可以扮演森林里的各种植物,比如大树,花朵,小草,还可以扮演坏坏的猎人。通过动植物们与猎人斗智斗勇的故事表达出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升华表演。通过学生自己编造歌词和动作,对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七)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音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歌曲的演唱和乐器的演奏需要长期的练习。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看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平时表现,实行多元评价模式。

  音乐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在评价时首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根据学生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学到的音乐知识进步水平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教师还要看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受先天发育条件限制,在对音准和音调的把握上存在缺陷,但是在课堂积极性和表演中表现优秀。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鼓励学生发展更多可能性。对部分不敢表达自己、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这些学生表现自己,多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对一些在音乐教学中有天赋的学生,教师要挖掘他们身上的艺术细胞,给这些学生更加专业的技术引导,让学生在更正规和专业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避免打击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其对音乐学科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眼神的肯定,善于用语言夸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苏ICP备08000963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说明,我们收到后立即删除或添加版权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QQ:3999112
中小学音乐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