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导入,优化课堂——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设计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小学音乐作为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要求,也不符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教学创新。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多元导入;优化课堂;
一、 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小学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元导入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音乐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学校和教师在小学课程安排上更加注重主科的教学,对音乐等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由于音乐的教学性质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考试内容关联性不强,家长和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教授的音乐知识也只是简单的识谱和课本规定掌握的音乐歌曲。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音乐的认识也停留在表层。缺乏音乐认知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提高个人审美情趣。
(二)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
受经济发展、学校分布地域不均等问题影响,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学生的音乐学习主要依靠教师。教师在上课时使用最多的教学设备是电子琴,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台录音机。学校也没有专门的乐器教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见不到课本中提到的钢琴、大提琴、竖笛等多样的教学设施。音乐教学设备的缺失大大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开阔音乐视野,限制了学生接触乐器的机会。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学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招聘音乐教师时的门槛也就比较低。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学生的音乐课是由其他老师兼职代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除了教学生学习演唱课本歌曲,对音乐学科中的乐理知识和乐器的弹奏方法了解甚少。在教学中以学唱歌曲为主,学生的音乐活动几乎没有。缺乏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音乐课堂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
三、 音乐教学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特征表明,他们更喜欢活泼轻快的音乐风格和富有童趣的音乐故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创设趣味性教学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参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音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的享受,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意识,掌握基础音乐乐理知识,能够用至少两种乐曲进行歌曲演奏。对没有条件建设乐器教室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导入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乐器演奏方法,让学生欣赏不同乐器表现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寓教于乐,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除了乐理知识和乐器的弹奏方法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传达音乐背后的人文故事,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中蕴含的作词作曲的情感,了解音乐创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讲述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共情能力。
四、 音乐教学创新设计的策略
(一)利用图画辅助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创作的特点,让学生在进行图画创作中学习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音乐歌曲的过程中,根据音乐表达的内容画出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画作品猜测歌曲的内容。这两种图画教学模式都是对音乐学习的一种创新,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水平,还能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加深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新思路。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图画教学方式。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五个教学内容——《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沙锤和串铃》《柳树姑娘》《春天音乐会》,设置课程安排,一共分为三个课时。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主题——《春天来了》,让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认为的最美的春天,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去画,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心中对春天的美好想象。通过画画的教学导入让学生用新颖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然后教师还可以问一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哪些关于春天的歌曲呢?接下来让学生欣赏歌曲《春之歌》,感受一下作者对春天的音乐描绘,同学们在听完这段音乐后,可以试着想一想作者用音乐描绘的春天和自己用画笔描绘的春天有哪些不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这首音乐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这首《春之歌》是用钢琴演奏的,然后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下钢琴的图片和不同的琴键发出的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学生感受钢琴的音色,欣赏钢琴演奏的独特之处,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二)利用故事辅助音乐教学
每一段音乐背后都有一个专属故事,音乐的创作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产生的,传达着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感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音乐故事的讲述,通过对音乐歌曲背后故事的了解,感受音乐节奏中传递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简化故事内容方便学生理解。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舞蹈《阿细跳月》教学中,《阿细跳月》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的舞蹈,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地区,具有十分浓烈的当地民族特色,学生对彝族的舞蹈风格知之甚少或者一点都不了解,因此,只对这段舞蹈进行介绍和学习,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和音乐中传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放出彝族人载歌载舞的画面,让学生猜测一下他们在庆祝什么活动。学生可以看到彝族人盛装打扮,在月光下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起舞,男生和女生的脸上都露出愉悦的表情。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下阿细跳月舞蹈的由来,其中一种说法是阿细儿女阿者和阿娥率民众奋勇扑火时,因为大地被火烧的太烫,只好双脚弹跳着扑火,形成了“跳月”的基本动作。而阿细跳月的主要方式是未婚的年轻男女相约,女方在梳妆打扮时故意拖延时间,而男方为了催促女方,就把大三弦弹得急迫,双方在音乐中起舞。如今,彝族人在庆祝“火把节”时,也会大跳《大三弦舞》。教师还可以搜集网络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一段阿细跳月的舞蹈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舞曲的表达形式和民族情感。